快速发布信息

电力系统与市场(二)| 奠基:市场化改革支撑电力市场建设完善

   日期:2024-04-08     浏览:4167     评论:0    
核心提示:深入浅出电力市场,由清华大学电力市场研究团队创办,聚焦电力市场产业政策、行业资讯、科学前沿动态,促进电力市场相关知识、经验、趋势的学习分享,助力您直面电力市场深化改革下的新挑战!欢迎大家关注公众号,获
 “深入浅出电力市场”,由清华大学电力市场研究团队创办,聚焦电力市场产业政策、行业资讯、科学前沿动态,促进电力市场相关知识、经验、趋势的学习分享,助力您直面电力市场深化改革下的新挑战!

欢迎大家关注公众号,获取每日最新资讯。

摘要: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电力行业的发展也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在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的引领之下,电力行业的安全性和市场的灵活性达到了完美的平衡。

编者导读:

上期说到,改革开放前,尽管电力工业发展迅速,但“一家办电”的机制还是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缺电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益突出。全国性缺电现象比较严重,供电能力不能满足国民经济需要,人民生活用电得不到高质量保障,工厂生产用电是“停三开四、停二开五”。

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电力行业的发展也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在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的引领之下,电力行业的安全性和市场的灵活性达到了完美的平衡。在这一时期,电力体制的改革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01 - 集资办电,发电侧投资主体多元化

对于电力系统而言,从发电侧进行改革,是可操作性较高的、对于电网稳定性影响较小的,因此电力市场化改革也最先从发电侧开展。

1985年,国家经贸委发布《关于励集资办电和实行多种电的暂行规定》,指出“省为实体、集资办电”,大力鼓励外资、集体、地方政府和企业进入发电行业,打破了中央政府全资“独家办电”的高度垄断,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局面。这一阶段的改革主要从准入门槛和管理体制方面进行。

何为集资办电?

集资办电,这个概念很好理解。“集资”就是征集社会资本,让各类资本都可以参与建设发电场。根据“谁投资、谁用电、谁得利”的政策,各类市场主体都自行购买设备、材料和发电燃料。发出的电既可以自用,也可以通过签订购电合同,把电卖给电网。颇有意味的是,当时的利润分成机制,实行的是三七分成,供电部门得三成,集资电厂得七成。呈现出非计划非市场、亦计划亦市场的特点。

1981年,山东龙口发电厂开工,开创全国集资办电先河

“省为实体”是什么?

“省为实体”,这是属于管理层面的改革,类似于今天说的“优化营商环境”,即政府要为企业营造相对良好的投资环境,破除所有制歧视,大力吸引各类企业参与到发电侧投资当中。在这一指导方针之下,各类资本急速涌入发电投资。短短二十年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成立了44家电力投资企业,投资建设电厂总数达到 320 座,装机容量达到 1.92 亿千瓦。到 2001年,国家直接控制的电厂份额已经不到 50%。

02 - 政企分开,发电侧投资主体多元化

尽管集资办电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但在不够完善的市场机制之下,过多的资本涌入也使得电力供应由最初的供不应求变成了供大于求,不利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而且在政企合一的模式下,发电侧和供电部门利润共享,也容易存在利益输送等潜在风险。因此,政企分开成为改革的重点。

在1987 年,李鹏总理提出了政企分开。1996年12月7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组建国家电力公司的通知》,明确:国家电力公司由国务院出资设立,是经营跨区送电的经济实体和统一管理国家电网的企业法人,按企业集团模式经营管理。1997年1月16日,国家电力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标志着电力工业管理体制由计划经济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折。在这一时期,政企分开重点要解决的是繁荣受端需求和激发发电企业活力两大问题。

大力搞基建,激发受端需求

政企分开带来的最大好处在于,在于国家能够通过国有企业经营的方式,将工作中心转移到输配电系统的建设当中,让各类发电主体发出的电力能够通过输配电网络送到千家万户,一方面解决当前电力供大于求的问题,另一方面拉动经济增长,让全体国民享受到社会发展的福利。

1982年,山东省村民用扁担挑着上山进行施工放线

市场化试点,竞价上网的开端

政企分开带来的第二个好处是,发电企业和政府的利益解绑,政府能够专注于电力管理,此时的管理目标在于激发发电企业投资效率。因此,国家电力公司设计并开始实施“厂网分开,建立发电侧电力市场”的大体改革计划方案,要求发电厂的一部分电量指标需要参与上网竞价,这就在上海、浙江、山东、黑龙江、吉林、辽宁等试点城市内部形成了一个内部模拟市场。但内部模拟市场的参与主体,大多是隶属于同一家电力公司的兄弟公司,其绩效核算是由上级公司统一掌控的,因此并没有在电力市场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竞争机制。

小结

实际上,在政企分开的改革当中,多个发电厂的电能都是要统一销售给单个供电公司,供电公司在市场竞价中具有绝对的话语权。但是,值得肯定的是,内部模拟市场的出现,使得处于改革前沿的发电厂,开始了市场化思维方式,开始探索如何通过市场化方式实现利益最大化。

 
打赏
 
更多>同类新闻动态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动态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