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发布信息

电力系统与市场(三)| 奠基:市场化改革支撑电力市场建设完善

   日期:2024-04-08     浏览:200     评论:0    
核心提示:深入浅出电力市场,由清华大学电力市场研究团队创办,聚焦电力市场产业政策、行业资讯、科学前沿动态,促进电力市场相关知识、经验、趋势的学习分享,助力您直面电力市场深化改革下的新挑战!欢迎大家关注公众号,获
 “深入浅出电力市场”,由清华大学电力市场研究团队创办,聚焦电力市场产业政策、行业资讯、科学前沿动态,促进电力市场相关知识、经验、趋势的学习分享,助力您直面电力市场深化改革下的新挑战!

欢迎大家关注公众号,获取每日最新资讯。

摘要:2002年2月10日,国务院发布国发5号文,决定对电力工业实施“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电力体制改革,奠定了中国整个电力行业改革基调。

编者导读:

上期说到,通过集资办电和政企分开,我国正在逐步探索将市场化机制引入发电环节,并在发电企业内部进行了模拟市场试点。尽管这种模拟市场还存在着供需不平等的问题,但在发电侧的改革正在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成熟,推动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进入全新的历史时期。

03 - 厂网分开,初步建立竞争的区域电力市场

2002年2月10日,国务院以国发5号文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决定对电力工业实施“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电力体制改革。“按照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积极稳妥、配套推进的原则,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有步骤、分阶段完成改革任务。”

在目前中国整个电力行业改革历程中,这次改革意义最大,影响最为深远。这次改革中,有3大亮点。

亮点一:厂网分开

厂网分开后,我国建立了电力调度中心,由调度中心作为第三方,负责向发电厂购电。发电厂的电上网之后,由调度公司分配区域内的电流输送,供电公司根据电力调度中心给出的电价核查用电量并支付费用。这样一来,发电和供电被调度中心从中间切开,发电公司发的电能不能上网、发电价格只需要与调度公司进行商议,成本低、效益好的电厂能够在竞争中获益,打破了竞争优势被供电公司旗下发电企业占据的市场格局,激发了发电侧活力。

亮点二:上网电价的改革

电价由过去简单地按照企业项目建设“成本加成”的标准来核定,改为电价分成了上网电价、输电电价、配电电价和销售电价,每个部分的电价都由容量电价和电量电价共同确定。在这里,容量电价由国家确定,企业根据当地最大用电需求确定建设容量,而容量确定后,各种设备的成本也随之确定,这部分是固定费用,而电量电价则根据发电企业多发一度电所耗费的成本计算,即边际成本。

通过这种定价机制,一方面同给容量电价避免了发电企业建设成本过高,另一方面通过电量电价鼓励发电企业降低发电成本,以低电价上网,提高社会福利,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二滩弃水事件”重演。

亮点三:电力公司改组

厂网分离的同时,各电力公司也分别将其旗下的发电资产,设备制造,建设施工,设计研究等业务逐步剥离开来,成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新的独立主体。2002年12月29日,中国电力新组建(改组)公司成立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会上,11家新组建(改组)公司宣告成立。2003年10月至11月,东北、华东、华中、西北、华北电网公司相继挂牌成立,完成了国家电网公司所属五个区域电网公司重组改制任务。

最终厂网分开使得国家电力公司发电资产被拆分重组成了五大发电集团,分别是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而其电网业务则被拆分成了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颇有意味的是,南方电网公司是由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共同出资组建起来的新的电网公司,而国家电网则是继承了原国家电力公司在北方多个省市的电网业务,国家电网又将其业务按照区域划分为华北、华东、西北、华中和东北五个全资控股公司。

2002年厂网分离后电力管理架构

至此,中国的电力体制改革在形式上进行了政企分离,即电力工业从政府部门中脱离,全部由公司制的企业来运行;形式上进行了厂网分离,拆分成两个电网公司和五个发电集团,电厂和电网分离,发电企业的市场化,竞价上网;进行了主辅分离,成立了四大辅业集团。

04 - 电力市场,随市场化改革同向同行

在 1999 年提出的“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改革的时候,国家已经确定了六个地区进行电力交易市场试点,这些地区进行了很多关于电力交易机制设计的探索和实证。

这一时期,无论是电力系统的形态还是管理模式,都发生了显著改变,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推动我国电力市场建设勇敢探索“无人区”,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辉煌”。更多内容请专注下期《辉煌:电力市场建设逐日前行》。

小结

从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历史进程中,电力系统从一开始的“一家独大”,到市场活力涌流,从市场化机制完善,到从发电侧向输电、配电、用电延伸,我国在建设中积累经验,逐渐走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力市场化改革之路。

进入新时代,期货、现货、中长期交易等名词频繁出现在各地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文件中。普通人如何在历史的洪流中抓住机遇,关注我们,带你深入浅出了解电力市场~

 
打赏
 
更多>同类新闻动态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动态
点击排行